门口进来三个年过花甲的老头,身着书院的夫子服饰,白须白发。 王明海一看起身相迎,笑道“三位夫子莫不是闻到了我的茶香,快快请坐!” 方南一听是书院的夫子,也站起身立在一旁让开位子,镇国公巍然不动继续品着茶汤。 三位夫子也看到了茶几上的茶饼,不由咽了一口唾液,这可是山长的珍藏啊。 书院的声誉让三位夫子硬生生控制住了坐下的**。 一个老夫子向前一步“听闻山长要收一名学生进入书院?” “哦?李夫子消息倒是灵通”王明海笑道? “不知是哪位学生,为何不经书院考核?”李夫子质问道。 王明海此时心情不错,对方南说道“来,见过书院的李夫子,张夫子,王夫子” 方南拱手行礼“方南见过三位夫子” 三位老夫子看着方南彬彬有礼,举止得体,一表人才,心想也没有徐明山说的那么不堪啊。 不过书院的规矩摆在那里,李夫子还是追问“请山长解释,此子为何不经考核,就能进入书院?” 镇国公一听不乐意了“我孙儿都经你们山长考核过了,你们几个怎么如此啰嗦” 李夫子闻言看向镇国公“老夫依照规矩询问山长,你是何人?” 镇国公坐正身体,双眼微眯,一股气势散发出来“老夫方孝烈” 镇国公的名字在大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,三个夫子一听大惊,连忙整束衣冠,齐齐行礼“学生见过镇国公” 不说镇国公地位显赫,年龄比他们大,如今的太平盛世也是镇国公刀山血海打出来的,于情于理都应该一拜。 镇国公一看夫子们对自己尊重,也不好发作“先坐下吃茶,你们莫不是受小人挑唆” 王明海也打着圆场“三位夫子,先坐下来,慢慢聊” 夫子们看到镇国公在场,气势也弱了,就坡下驴,坐了下来。 等小童奉上茶汤,王明海问道“夫子们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此事的?” 张夫子开口“我等是听...” 李夫子咳嗽一声,打断了张夫子的话,转头看向方南“方小友怎么突然想进书院读书了?” 方南恭敬地向夫子们行了一礼,然后诚恳地说道:“夫子,学生也深知过去的自己不学无术,行为荒唐,虚度光阴” “但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在祖父的教诲下,学生如今已幡然醒悟,决心痛改前非” “学生来此求学,并非一时兴起,而是怀着一颗敬畏的心,以实际行动来弥补过去的荒废,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。” 听了方南的话,几位夫子对视一眼,彼此的目光中充满了惊讶,这哪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能说出来的。 李夫子此时对方南入学已无异议,看向王明海“山长,不知考核是怎样的,可否让我等知晓” 王明海心想,你这老儿,终于问道正点子上了“正好要与夫子们说一件大喜事,我们山门的对联终于有着落了” 几个夫子闻言不禁动容,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,多少年了。 李夫子急切的问道“山长,不知是哪位大儒所作,快让我等瞧瞧” 王明海哈哈一笑“远在天边,近在眼前。南儿,把那副对联写出来吧” “遵命”方南来到一旁的书桌,在书童的帮助下,伏案书写起来。 几个夫子一脸震惊,多少大儒都搞不定的难题,这个毛头小子能解决? 几个夫子起身围到书桌前观看,随着方南笔下刚劲有力的字迹出现,李夫子不由跟着读了出来“风声......事事关心” 随着方南最后一笔落下,几个夫子心情激动的无以复加。 “好字!好对!”几个夫子不住的抚掌赞叹。 李夫子更是向方南拱手“方小友替书院弥补了多年的缺憾,我等不该质疑,向小友赔罪” 方南连忙闪到一边,拱手道“折煞学生了,以后还要仰仗先生教诲” 王明海笑着说道“好了,都过来吃茶” 几个夫子此时再无异议,反而为方南能进入书院而感到高兴。 李夫子拿着一杯茶汤,陶醉的喝了一口“山长,此副对联当尽快装裱于山门两侧” 王明海拿着方南写好的字帖“不如就用这幅字,我看倒也规整” 方南深知自己的外公是当世的书法大家,连忙摇手“外公,我这字还尚缺火候,山门乃我书院的脸面,我看还是由外公题字合适” 李夫子也在一旁说道“山长就不要推辞了,你乃当代书法大家,祖孙二人成就一副千古名联,也不失为一段佳话” 几个夫子也纷纷点头称是。 既然夫子们和外孙都这样说了,王明海也就不再推辞,“那老夫就却之不恭了” 趁着兴致,王明海来到书桌前,吩咐书童铺纸磨墨,自己调整呼吸,凝神静心。 待书童准备完毕,王明海拿起一根狼毫,笔走龙蛇,行云流水,二十二个大字一气呵成。 “好!”围在书桌旁的众人看着铁画银钩,苍劲有力的大字不由齐声叫好。 王明海放下毛笔,抚着胸前的长须微微颔首,略显自得,也对自己此次的书写十分满意。 李夫子挥手叫过一旁的书童“等墨迹风干,拿去城里,找最好的装裱店,用最高的材料制作” 书童点头应是,小心的守护在一旁。 张夫子则兴奋的胡子都要翘起来“过几日就是每年的书院文会,这副对联定能让书院大放异彩” “嗯”王明海点了点头“到时准备一场隆重的揭礼,以壮我书院声威” 李夫子拱手道“山长,误会已经解除,我等还有课,就不打扰你和镇国公叙旧,告辞” 另外两位夫子也拱手告辞,王明海和方南起身相送,镇国公只是略微点了点头。 徐明山惦记着李小娥的承诺,躲在远处一直在监视山长书房的动静,看到几位夫子出来,心中一喜,连忙迎了上去。 “学生见过几位夫子”徐明山恭敬行了一礼。 三位夫子停下脚步,李夫子毫不客气指责徐明山“以后莫要听信他人谗言,好好读书才是正经!” 说完也不听徐明山解释,大袖一拂,飘然而去。 王夫子也紧跟而去,徐明山愣了,不应该啊。 眼看张夫子也要有,徐明山连忙上前,连连作揖“张夫子,学生愚钝,请夫子解惑” 张夫子平时多受徐明山孝敬,叹了一口气“明山,以后凡事要打听清楚,那方南哪有你说的那么不堪,险些让我等出丑” 徐明山还欲开口,张夫子摇摇头“老夫还有事”,说罢向两位夫子追去。 徐明山此时满脑袋都是李小娥的曼妙躯体,眼见夫子们没有成功,不由的眼珠转动,思索起其它办法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