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城! 坤宁宫! 皇后在殿内与几位太妃闲聊。 德太妃隐晦的提及宫外的流言。 “陛下曾向本宫说过一句,叫‘树欲静而风不止’!”皇后神色端庄。 “还好如今宫中清静,否则不知要生出多少事端。” 德太妃一向快人快语。 清静? 皇后微微一笑。 皇帝不喜乾清宫内的沉闷,除了去坤宁宫说话和前往东宫品茶,偶尔也会去御花园转转。 上月,皇帝两次在御花园与一绝色佳人相遇。 第一次相遇,佳人正在摘花,人比花美。 第二次相遇,佳人在荡秋千,音如天籁。 皇帝血气方刚,又是天下至尊,说不动心—— 实在是不太正常! 不过皇帝是谨慎的,引用另一时空的话来讲,他一贯秉持的态度,是总有刁民想害朕。 一次可能是巧合,两次么—— 趁着某夜春风几度,皇帝将此事透露给了皇后。 皇后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,但是还是故作大度,请皇帝花开堪折直须折。 皇帝笑着将皇后搂入怀中,片刻后便沉沉睡去。 在太后的扶持下,如今的皇宫已遍布了皇后的爪牙,等到第二日中午,皇后便得知了那位绝色的一切。 淑太嫔娘家的侄女,年方二八! 淑太嫔居启祥宫,是九皇子的生母。 淑太嫔一向表现得与世无争,同各宫均维持着良好的关系。 不过从她对待三公主的态度,倒也能看出性格有几分冷清。 皇后请顺太妃前来说话。 淑太嫔是顺太妃的堂妹,二人的关系相对要密切一些。 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,顺太妃的头上早早就生出了白发,不过看到孙子的平安出世,又让她添了几分生机。 是的,六皇子的遗腹子已经平平安安的来到了人世。 这时空没什么亲子鉴定,顺太妃也不需要做什么亲子鉴定。 当她将那个胖小子抱在怀中,有一种时光穿越的错觉。 问了问孩子的情况,皇后直接切入到正题。 顺太妃听后,已是满脸的怒容。 若不是皇帝庇护,自己的孙子早已被安阳公害死。在顺太妃的心中,谁要是动了谋算帝后的心思,谁就是她的生死大敌。 堂妹也不行! “那是我那位堂兄的幼女,看来他是动了不该有的心思。”顺太妃满脸的讥讽。 对自己的娘家,她早已是失望透顶。 太后陷入危机的时候,乐善公立刻向太子靠拢,给太后在宫中寻找可靠的盟友。 可六皇子出事,顺太妃的娘家人唯恐避之不及,无一人敢出面发声。 等到六皇子自杀,在顺太妃的印象中,好像再也没有见过娘家的女眷。 “本宫找机会瞧瞧,若真是长了一副好颜色,就请陛下将她收入宫中。”皇后的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。 “不可!”顺太妃急忙出声阻止。 “为何?” 皇后看向顺太妃,眼底闪过了一抹感激。 “陛下专情,此乃千古难遇,娘娘何苦要给自己树敌?”顺太妃苦口婆心的劝道。 “你认为她配成为本宫的敌人?”皇后微微皱眉。 “妾身对这位侄女并不了解,但是对娘家的那些兄弟,可是无比清楚。” 听完顺太妃的劝告,皇后轻轻点头。 如今皇帝的嫡长子,也是皇帝唯一的儿子,仍未被册封为太子,坊间已是流言四起。 皇帝没有向皇后透露心中的想法,皇后也从未开口询问。 立储! 虽然是家事,可更是国事。 若是有新人入宫,皇后将是她唯一要追赶并超越的目标。 想要凌驾于皇后之上,只有一个办法: 那就是将皇后打入尘埃。 皇后以郡主的身份从陈国远嫁京城,可陈王的立场出现偏差,陈国的世子在皇城内更是战战兢兢。 娘家,已然成为了皇后的累赘! 纵然诞下了嫡长子,又有皇帝宠爱,可想长期成为坤宁宫的主人,仅凭这些还远远不够。 “闲杂人等,不宜在宫中常住,娘娘何不同太后商议,命她们速速出宫?” 顺太妃设身处地的为皇后想起了办法。 “若是这样,恐怕有人会编排本宫不近人情。”皇后轻轻摇头。 “是妾身考虑不周!” 顺太妃在座位上微微欠身,面带愧意。 皇后微微一笑,谢过顺太妃的关心。 品一口茉莉花茶,皇后又问起了那个刚刚出生的小家伙。 顺太妃满脸的笑意,描述起小家伙的结实和淘气。 “他现在还小,等再大一点,抱到宫中来给本宫看看。”皇后同样是满脸的笑意。 六皇子就像是皇帝的跟屁虫,他的自杀,对皇帝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。 皇后说是让抱来自己瞧瞧,实际上是想让皇帝看看。 顺太妃明白皇后的心思,急忙应下。 ———— 乾清宫内,皇帝闲来无事,将李漠召来问话。 “书读得如何?”皇帝语气温和。 李漠小脸通红,不知该如何回话。 “嗯?在文华殿受欺负了?”皇帝脸色一沉。 在文华殿读书的,除了皇子,还有部分贵族子弟。 权贵人家的子弟,最是懂得看碟下菜。 李漠急忙否认,表示有八殿下的照顾,无人敢欺负自己。 皇帝脸上的阴云这才逐渐散去。 “陛下,下官实在是读不进去。” 深吸一口气,李漠冲皇帝跪下。 皇帝听后,笑着命他起身回话。 “是读不进去?还是不愿静下心来读书?”皇帝的语气愈发温和。 “陛下,下官确实读不进去。” 李漠面露羞愧,如实回话。 “读不进去也要读,哪怕多认些字也是好的。” 面对自己心腹的长子,皇帝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。 李漠乖巧的应下。 “老杜?” 略一沉吟,皇帝开口喊道。 “奴婢在!” 扮作石像的杜公公立刻活了过来。 “李漠的资质如何?” 皇帝上下打量着李漠小小的身板。 “陛下指的是——”杜公公满脸的疑惑。 “你说呢?” 皇帝转头看了杜公公一眼。 杜公公这才恍然大悟,表示若是得名师指点,至少也能练到二段。 “既然你看好他,不如干脆就收他为徒,教他武功,如何?” 皇帝征求杜公公的意见。 这是好事,杜公公哪会推辞? 李漠虽然读书不行,不过脑袋转得极快,见杜公公应下,便整了整衣裳,冲杜公公跪下。 磕头拜师!